当代华商史上的最大神话与噩梦,5000多亿市值来也匆匆去也匆匆
当前位置:点晴教程→知识管理交流
→『 企业管理交流 』
或搜索(长按框内可复制) toplines加关注 作者:毕亚军 本文由华商韬略原创,首发于微信公众号:华商韬略(ID:hstl8888) 近日,一桩小买卖让李泽楷和电讯盈科又成焦点——李嘉诚旗下的Three UK,溢价4倍,以约30亿港币收购了电讯盈科的英国频谱和无线业务。
消息传出,有人将其形容为老爸为幺儿接盘,也有人想起李泽楷当年赢得“小超人”之名,风头一度比李嘉诚更劲的5000亿财富神话与噩梦。 在此间协助李泽楷崛起,也是实际操盘者之一的袁天凡,曾在接受华商韬略独家专访时,回顾此间堪称惊心动魄的历程…… 1999年,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。已在互联网领域拿到筹码的李泽楷,决定把握机遇,大干快上。 他靠着一纸“数码港”规划成功游说香港政府按照他的规划行事并获得了大片土地,他还找来父亲最欣赏的经理人之一袁天凡出任其事业旗舰——盈科亚洲拓展的副主席,为大干一场埋下大伏笔。 被誉为李嘉诚军师的袁天凡,曾是港交所史上最年轻的总裁,也协助李嘉诚完成了多桩大买卖。他曾公开表态,除了李嘉诚家族,自己不会给任何人打工。加入李泽楷阵营后,他迅速展开了拳脚: 1999年3月,盈科“数码港”获得香港政府批准。5月,袁天凡即协助李泽楷收购一家空壳上市公司——得信佳,然后将“数码港”注入该公司并更名为“盈动数码”,成功实现了借壳上市。
李泽楷因此成了亚洲互联网神话缔造者和新世纪财富英雄,而且神话还在持续升温——市场看多互联网,看空传统产业的情绪持续发酵且越演越烈。 置身神话中央的李泽楷和袁天凡,看着公司股价猛涨,内心却是越来越不安。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价值,要将盈动数码的蓝图变成现实,不但需要漫长的时间,而且充满不确定因素,一旦市场回归理性,公司的实值绝对撑不起公司的市值。 他们还从内心认定:互联网热会很快降温,互联网的资本神话和泡沫很快就会破灭。
众里寻她之际,一个消息让李泽楷和袁天凡惊喜不已——2000年1月24日,英国大东电报局和新加坡电信同时宣布,双方将就香港电讯与新加坡电信的合并进行洽商,但具体方案并未达成协议。 拥有百年历史的香港电讯是绝对的市场领导者,在香港电讯市场的占有率高达97%。1999财年,香港电讯总营收超过320亿港元,净利润高达115.07亿港元,不但有充足现金流,还没有长期负债。 但在市场普遍看多互联网,看空传统电讯的背景下,这样一个每年百亿净利润的百年企业,其市值竟然还不如空壳的盈动数码。 持有香港电讯54%股权的英国大东电报局也是互联网的看多者,希望加快速度向互联网奔跑。一番合计,他们决定把传统的香港电讯卖给新加坡电信。 如果把香港电讯装入盈动数码,他们做实盈动数码的愿望将一举而成。但要实现这个目标,是一件太不容易的事,甚至是想都不配想的事。 袁天凡预估,这至少是一个价值350亿美元的交易,盈动数码除了市值,可以说是两手空空。如何找那么多钱来收购香港电讯,是个天大的问题。 即使找到钱,他们也还面临两个大问题: 一是如何让大东电报局放弃早有预谋合作的新加坡电信。由李光耀的小儿子李显扬执掌的新加坡电信,是新加坡国有企业,当时正拿出吃奶的力气开拓国际市场,要从他们那里虎口夺食,不容易。 一是必须争分夺秒抓紧时间,在互联网依然高烧时就把事情搞定。袁天凡心里非常清楚,一旦互联网高烧褪去,盈动数码可能很快就会一文不值。 几百亿美元的找钱,击败一个国家的骨干企业,还要争分夺秒的抢时间。这些挑战个个令人望而生畏,但李泽楷和袁天凡依然决定干,而且要干成。 因为他们是李泽楷和袁天凡,所以他们觉得,这事儿,我李泽楷,我袁天凡,可以干,能干成! 盈动数码的方案还在密谋中,新加坡电信就把事情又往前推进了一步。1月26日,两家公司宣布,已就合作拿出了初步性的合作模式与方案。 这令袁天凡和李泽楷提心吊胆,担心自己的方案还没出来,香港电讯就已有了新主人。于是,他们不等具体方案出台,就及时把风吹给了大东电报局:盈动数码也对香港电讯有兴趣。希望以此打乱对方的进程,为自己赢得时间。
消息发布的同时,捕猎行动也已从多方面展开。 一是从香港电讯入手,瓦解新加坡电信的交易。 搞定香港电讯的同时,袁天凡领衔团队,抓紧赶出了完成收购的两套方案。第一方案是纯粹用股票完成交易,即用盈动数码暴涨的股票去收购香港电讯;第二方案是,用股票加现金完成交易。 明知第二方案才会有用,依然很认真地做了第一方案,袁天凡的算盘是:要用这个第一方案来增加大东电报局对第二方案的好感,更重要的是,要用这个第一方案,来迷惑新加坡电信,使其轻敌。 “我相信,新加坡电信最终也会是股票加现金的方案。因此,我想用这个第一方案让他们低估我们付出的现金规模,不要把现金给得那么高。我认定,给大东更多现金,将是击败新加坡电信的关键。”袁天凡向华商韬略说。 递出方案之后,袁天凡他们开始以秒计时了。 正如此前所强调,袁天凡在整个收购中最担心的就是时间不够。他说,即使没有新加坡电信,要完成这个交易,也必须以快制胜。 因为,他们绝对没有能力,也不会愿意给300多亿美元的现金去收购香港电讯的,只有大东电报局肯收他们的股票,再加上一些现金,他们才能完成这个交易,这个交易也才有价值,而大东一定只会在继续对互联网绝对乐观,对传统业务绝对悲观,同时还对盈动数码的股票价格持续看好的情况下,才会愿意接受盈动数码虚高的股票。 因此,那些天,他做梦都担心市场突然从互联网高烧中清醒过来,更担心大东电报局、香港电讯那边,有人会看到他看到的这一层。
袁天凡心里紧张得要死,但除了努力向大东电报局展现两家公司合并之后的美好未来,也就是让大东电报局相信盈动数码的股票会很有价值之外,他也时没有更好的办法,只能听天由命了。 除了股票,没有什么资产可抵押的盈动数码,需要拿多少现金,又到哪里找到那么多的现金呢? 如何搭配股票和现金才能有胜算? 袁天凡把方案算了算,不管怎么算,算下来都是一身冷汗。他估计,盈动数码至少要拿上千亿港币,才能比新加坡电信给得更高并满足大东套现的欲望,但盈动数码是没有钱的。 只有一条路,找银行借。 如何让银行将上千亿港币借给没有钱,也没有资产的盈动数码?袁天凡用尽了心思。 最终,他从一条香港法令看到希望。 从这条法令出发,袁天凡找到了撬动银行的筹码。 “如果我们不能拥有整个香港电讯,收购就不会发生,也就不会用银行的钱,而银行还可以收些手续费用,赚这样的钱,他们会高兴;如果我们收购成功,我们则会用从银行借来的钱买下整个香港电讯。这样,我就可以告诉银行,你不要看我盈动数码值多少钱,而要看香港电讯值多少钱。因为是我收购成功之后,香港电讯就是我的,将来还钱的对象也可以是香港电讯。” 袁天凡相信,只要银行明白这点,就一定可以放款,因为香港电讯有充足的现金流,几千亿资产,而且没有长期负债,是值得放款的对象。
最终,经过评估,以汇丰为首的银团们认为香港电讯可以负担130亿美元的债务,因而轻松地同意了为盈动数码提供130亿美元的银团贷款,条件是,贷款仅限于用来收购香港电讯。 从谈判到获得130亿美元贷款,整个过程,袁天凡只用了4天时间。 被截胡的新加坡电信发起了反击。2月26日,新加坡电信发布公告,拟起诉财务顾问汇丰银行,原因是,汇丰在服务他们的同时,又脚踏两只船帮李泽楷竞买香港电讯。此外,新加坡电信还提出了50亿美元现金加股票的收购新方案,并且发表声明说,传媒大亨默多克旗下的新闻集团将入股新加坡电信,全力支持其合并香港电讯的计划,以动摇大东电报局已经偏向盈动数码的心。 市场为李泽楷和袁天凡捏了一把汗。 但袁天凡看到新加坡电信的新方案后,却已有了稳操胜券的轻松感,同时也庆幸当初,给出了超过百亿美金现金的收购方案。 18天,一个近乎空壳的公司,凭借互联网高烧的泡沫,鲸吞了一家百年历史,每年百亿净利润,净资产数千亿的大企业。 这在全世界,找不到第二个案例。 鲸吞香港电讯之后,盈科数码更名为电讯盈科,并一度创造了超过5800亿港币的市值,李泽楷也风光至极,甚至被认为将超越父亲李嘉诚。 但很快,袁天凡他们此前担心的事情扑面而来了。疯狂至极的互联网泡沫终于走到尽头,无数互联网公司的股价开始断崖式的往下掉。 曾经最辉煌的电讯盈科最终落了个最惨的下场,不到两年的时间,其市值便从5800亿跌到200多亿。纵然有香港电讯的业务支撑,公司的运营也因为百亿美元的负债而举步维艰,后期更不断依靠出售资产才得以保命生存。 到今天,电讯盈科的市值依然不到400亿港币,而当年收购的香港电讯,则依然是电讯盈科几乎唯一的生意和利润来源。可谓狂欢之后,一地鸡毛。 当代华商史上的最大神话与噩梦,也因此在弹指一挥间就写就。而且,写故事的还是同一人。 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的特殊案例,给人们留下诸多的教训和启示,其中最大的启示,当属市场和人们在特殊时期的不理性,以及因此而有的机会和陷阱。 作为当事人之一的袁天凡始终认为,这桩被世人称为“世纪大交易”的大并购,应该被称为“世纪大奇案”才更合适。因为,这并不是一个可以预谋的计划,更像是一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。
“你可以看出,实际上,我们是用香港电讯作抵押去买了香港电讯,这个生意,我想不出为什么有人会这样做。到今天我还是想不出来。我买你的资产,我借钱买你的资产,而且,我是间接地用你的资产做抵押才借到钱,将来呢,我还是用你卖给我的资产里面的钱,来还我借的钱。这样的生意,我到今天还是想不出,为什么有人会做。我真的想不出。” 袁天凡感慨,这种机会恐怕是百年、两百年难得一遇,而且,“只有在绝对乐观和绝对悲观同时发生的时候,你才可以有这样的机会。” 而无论是绝对乐观,还是绝对悲观,最终,绝对的人都为这绝对的极端,付出了绝对的代价。尤其是那些跟着一起疯,一起炒的股民们。 袁天凡认为,做交易最重要的是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价值判断力。“机会在于买的人和卖的人对相同事情的看法不一样。好像半杯茶,有人看到半满,有人看到半空。怎样在半满和半空间把买卖做成并且获利,是一个买卖人应该有的本领。” 他说,人与人最大的差异是眼光和思维的差异,这是导致一切的根本。“这也是同样的事在不同的人那里,结果会有很大不同的根本原因。” 号外号外! 2017年,九哥有个小目标,每天5分钟, 解读财经之美。 同时,九哥也希望有更多的伙伴一起在财经领域结伴而行。如果你对财经大事、财经人物有任何看法或意见,欢迎向九哥投稿,优质稿件可在公众号上刊发。 投稿可发送至邮箱:tougao@topnews9.com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华商韬略 了解更多
该文章在 2017/2/12 20:22:56 编辑过 |
关键字查询
相关文章
正在查询... |